这两天与朋友闲聊,说到因为这次的疫情,他有个同在日本工作的中国人开始考虑回国了。
「你会考虑回国吗?」我问朋友。
「当年311大地震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他反问我。
这唤起了我的回忆。将近十年前,日本311大地震和核电站事件发生时,许多在日华人也面临着同样的抉择。灾难发酵的方式不太一样,但微信群里每天24小时不停的讨论与恐慌,似乎很熟悉。
我是中国人,我需要回国吗?
我打算去日本,还有必要去吗?
我想一定有很多人,也在此时此刻纠结着。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新理顺思路吧。
01、黑天鹅事件在哪里,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
无论是311大地震,还是此次的疫情,都唤起我脑中的一个词:黑天鹅事件。
黑天鹅事件(英文:"Black swan" incidents)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
一般来说,“黑天鹅”事件有三个特点:
1. 它发生概率很小,不可预测。
2. 一旦发生,它会带来极大的冲击。
3. 人们往往会因为天性使然,而试图作出某种解释,让这事件成为可解释或可预测。(这一点并未必要,只是解释人类现象的一环,仅满足前两者即可称之黑天鹅事件)

次贷危机、东南亚海啸、911事件、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这些都可以被看做是黑天鹅事件。
311大地震也一样:即使你觉得在日本大地震早晚会发生,也无法知道它到底什么时候发生,到底有多大,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疫情也是,持续吃野生动物,早晚会出现新型病毒,但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候产生危害,我们都无法预测。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任何看起来完美的抉择都无法躲过黑天鹅事件的侵袭——因为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以何种方式产生危害,也很难做有针对性的预防。
正因为是这样,无论是选择留在中国,还是留在日本,要考虑的因素都不仅是疫情或灾害这样的单个事件。
02、短期表象vs 长远本质
真正决定你我是否适合一个社会的,有两样东西,一是「生活习惯」,二是「价值观」。

生活习惯,无非是吃穿住行,可以通过旅游、短期留学、实习等方式去模拟。只要收集信息加短期短期观察体验,一般和预想不会有太大差异。
但价值观恐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了解的。很多去了国外之后水土不服的人,都是在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世上不习惯所导致的。
选择一个价值观与自己相匹配的社会,才是从长远角度,从本质上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
我有个很优秀的朋友,他在日本时,就很难接受「外国人走在路上会被随时查证件」这件事情,认为是对自己权利的侵犯,每每非常气愤。在日本呆了一段时间之后,他选择去了美国,后来表示过得舒服了很多。
离开日本,对他来说是个正确的选择。
但我的另一个朋友会觉得,查询证件是治安严格的表现,自己被查完全可以接受。他反而接受不了美国的治安状况,更喜欢留在日本。
这些小事,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在方方面面的反映。而这些反映对我们的影响堆叠起来,就组成了每一个人的生活。
至于说一个社会将来会面对怎样的问题,会整体繁荣还是衰落,这对个人的影响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再好的公司里也有不得志的员工,再衰败的时代也出现过大富豪。更何况未来二三十年的整体形势,其实并没有那么好预测的——二十年前,谁能想到美国会有个特朗普呢?
如果你对是否赴日心怀犹豫,不如重新思考一下自己当初为什么想要去日本。这些原因是否涉及到价值观,涉及到整个社会的习惯、文化、为人处世?如果你喜欢的确实是这些,而不仅仅是短期的、表象的生活,那么可能日本还是值得考虑的去处。
除了这些比较大的方面,工作方式的匹配度也决定着生活质量。所以最近我们还考虑在公众号中再做一期日本与中国公司内普适价值观的横向比较,帮助大家更好地判断自己是适合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工作。
03、现在该怎么做
不过话说回来,疫情当前情况未卜,现在我们该做什么呢?
我建议,暂时先不要下任何结论。能拖便拖,冷静观望为主。
无论在哪里,我们能接收到的信息都是经过处理的,而且是不全面的,因此任何人都很难准确预测将来的走向。所以不乱信别人推测,静观其变是唯一明智的决定。

签证可以继续办,赴日时间可以与学校或公司商议是否能够适当延期。在这个时期,大多数与疫情相关的合理请求都有很大可能会被接受。万一不被接受,就继续观望,看看能不能在更好的时机再次提出来。
疫情早晚会被战胜,在七八年之后,我们提起它,也许就像如今提起SARS一样,虽然凶猛,但为过往。
而未来,却不仅仅是七八年之久,在做抉择时,将「短期的行动」和「长期的规划」分开来看,分开处理,会更好一点。